工作中要做到:
——堅持全面轉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堅持協同轉型。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實際,堅持統籌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科學設定綠色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先行探索。
——堅持創新轉型。強化支撐綠色轉型的科技創新、政策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推進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綠色轉型提供更強創新動能和制度保障。
——堅持安全轉型。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當前和長遠、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妥善防范化解綠色轉型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挑戰,切實保障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
主要目標是:到2030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增強,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泛形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顯著進展,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軌道,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二、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各類空間布局。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推進主體功能綜合布局,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完善差異化政策。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系統謀劃海洋開發利用,推進陸海協同可持續發展。
(二)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強區域綠色發展協作,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和協同轉型,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完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成為綠色發展城市典范。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持續加大對資源型地區和革命老區綠色轉型的支持力度,培育發展綠色低碳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