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標
到2015年,全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基地)工業總產值達8000億元,全面完成“十二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的目標任務,工業綠色發展方式基本覆蓋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率先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工業發展格局,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工作
(一)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依托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集聚區),及國家規劃重點布局的產業發展區域等,加快推進部省共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13-2015年,爭取每年在資源綜合利用、再制造、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培育1-2個示范基地,優先支持示范基地符合相關條件的項目。(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
(二)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加快循環經濟試點示范體系建設,依托重點工業園區(包括依法設立的各類開發區、高新區、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產業聚集區等),到2015年共培育20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30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包括“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制造試點單位等)。每年從省節能循環經濟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支持上述園區、基地和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完善資源消耗和回收資源再生利用統計制度,加快推廣應用循環經濟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外經貿廳、地稅局、統計局、物價局,省國稅局負責)
(三)推進工業節能降耗。
大力推進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中心和能效對標的“三能”體系建設,編制全省能源管理中心建設指南和技術規范,創建10個重點示范能管中心,組織開展5-6個重點行業能效對標行動。大力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推廣應用節能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積極推動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實時、在線采集。完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制定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行動計劃,到2015年全省淘汰水泥、制革、印染、鋼鐵、冶煉、鉛蓄電池等一批落后產能。加快完善高能耗行業控制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外經貿廳、質監局、物價局、國資委、統計局負責)
(四)推進清潔生產和粵港清潔生產合作。
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十百千萬”工程。到2015年,創建10個清潔生產示范園區,認定100個企業清潔生產技術中心,認定1000家省級清潔生產企業,開展10000人次清潔生產培訓。深入開展“生態設計”專題活動,創建一批“生態設計”中心。配合香港特區政府實施粵港清潔生產伙伴計劃,認定200個“粵港清潔生產伙伴”標志企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環境保護廳、財政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