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政策。
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培養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培養和鍛煉一批從事智能技術和裝備研發的創新團隊。探索高效靈活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政策,優化人才引進和培養環境。建立重大智能制造項目與人才引進聯動機制,建立重大項目產業人才的綠色通道。培養和造就大量面向高層次需求的實戰型工程技術人才,提升在職人員勞動素質。深化產教融合,鼓勵骨干企業與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協同育人,培養大批在相關工程技術領域具有扎實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推動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與制造業企業對接合作,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依托產業基地建設產業人才實訓基地,開展人才定制培訓,培訓一批能操作、懂調試、會研究改進智能制造的實干型和應用型人才。
(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深入推進全省智能制造企業對內對外開放,加快融入區域乃至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積極參與新生產模式下的全球協同制造體系。鼓勵引進一批龍頭性、總成式、整機型高端智能制造裝備項目,引導世界500強企業、中央企業在廣東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戰略合作等多種形式,獲取歐美發達市場知名品牌、營銷渠道、高端人才等資源,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