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制造強省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重大事項及時報告省政府。依托廣東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設立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咨詢委員會,加強對制造強省建設的智力支持。(省各有關單位,各地級以上市政府)
(二)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推進制造業領域深化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貫徹實施企業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和政府監管清單,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促進民間資本投入制造業領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省發展改革委、編辦、經濟和信息化委、國資委、工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
(三)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大幅擴容升級互聯網骨干網和城域網,建設全光纖網絡城市,推動珠三角建設全國首個寬帶城市群。實施寬帶鄉村工程,在人口密集區域實現光纖到自然村。建設連接省市縣的萬兆級電子政務骨干網絡。加快鐵塔基站建設,推進鐵塔基站共建共享。推動公益性公共區域和商業性公共場所WLAN服務全覆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貫徹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收費清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統籌安排產業發展和科研、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重點向制造業傾斜。綜合運用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對先進制造業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制造業領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經濟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地稅局、金融辦,省國稅局、人行廣州分行,各地級以上市政府)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國際化視野建立完善制造業領域引人、用人和育人機制,集聚、培養一批掌握世界尖端技術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組織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健全企業家成長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家和經營管理隊伍整體水平。推動職業院校(技工學校)與制造企業合作,鼓勵骨干企業與高等院校開展協同育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科技廳,各地級以上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