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產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支持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成果應用,培育新型生產方式。推進兩化融合貫標,對照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幫助試點企業開展基礎建設、單項應用、綜合集成、協同創新。推進“互聯網+制造”,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融合試點,推動制造企業開展線上線下、柔性制造、大規模個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創新試點,促進傳統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費者個性需求的新模式轉變。推進工業云平臺建設,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建設云服務平臺,服務周邊地區和中小型企業,形成網絡化企業集群,促進產品設計、制造、管理和商務各環節在線協同。促進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建設,開展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發展基于工業大數據分析的工藝提升、智能安排生產、過程控制優化、能耗優化等智能決策與控制應用。到2017年,工業互聯網試點企業達150家,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試點企業達300家,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到2025年,信息化與工業化實現深度融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各地級以上市政府)
(三)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支持以企業為主導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基地,實施大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以股權投資、貸款貼息、事后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引進更新信息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和技術設備,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生產工藝和業務流程,按照國內外先進標準改造提升現有產品,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優化制造業發展布局,推進珠江兩岸制造業錯位協調發展,珠江西岸重點引進一批國內外先進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打造國內領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珠江東岸重點建設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龍頭項目,打造平板顯示、集成電路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粵東西北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發揮珠三角地區共建作用,支持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優質項目加快落地和投產。到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1.3%,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至22萬元/人;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至24萬元/人;到2025年,制造業發展模式基本實現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建成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制造業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國資委、質監局、海洋漁業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