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底,全省參加貫標輔導的企業達到2000家,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認證的企業達到500家。全省開展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試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達到20家。
(四)實施重點產業專利導航計劃。
圍繞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省重大科技專項、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珠江東岸電子信息及未來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深入開展專利導航、分析和預警,引導重點產業優化全球知識產權戰略布局,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支持高新區、特色產業基地等園區建設專利導航產業發展試驗區。構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審查評議機制,制定并實施知識產權評議辦法。實施科技項目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強專利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在主要技術領域創造一批具有戰略儲備價值的核心專利,推動高價值專利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運用和價值實現,培育形成一批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專利密集型產業。(省知識產權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配合)
到2017年,完成10個以上重點產業和20個以上重點領域的專利導航。建設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集聚區10個。
(五)推動專利技術實施轉化。
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知識產權創業、孵化和產業化基地發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重點民生產業等領域,每年擇優扶持100項核心技術專利項目和200項專利技術創業示范項目,促進專利技術轉化,在專利產業化推進相關項目立項評審中,將專利的標準轉化率作為重要評審指標。加強省知識產權局與國家國防知識產權部門的合作,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軍民融合高層次戰略合作關系,篩選軍民雙方可轉化專利,拓展軍民可轉移技術的應用領域。實施專利資源軍民融合計劃及國防專利申請資助計劃,探索建立軍民融合專利技術試驗區,搭建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爭取在廣東舉辦國防專利展示交易會,推動高質量的國防專利在廣東的實施轉化。(省知識產權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配合)
到2017年,支持全省專利技術實施項目1000項,新增經濟產值500億元;支持建設專利技術創業孵化器10個;引進軍民融合專利技術不少于500項。
(六)構建知識產權運營交易機制。
充分發揮省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的引導作用,積極向社會募集資金,不斷擴大基金規模。建立市場化的知識產權運作模式,圍繞知識產權密集型或控制型產業,支持建立一批以優勢企業為龍頭、技術關聯機構為主體、按照產業鏈布局的專利聯盟,構建專利池。培育一批知識產權運營機構,以市場化方式重點推動一批專利聯盟集聚創新資源、掌握市場話語權。加快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橫琴特色試點平臺和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支持省內知識產權交易機構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省知識產權局牽頭,省財政廳、省金融辦配合)